Your best career partner

tel. 02-2708-2929

客服時間 9:00-18:00

【許書揚總經理-天下學習專欄】不在會議當下做出決定?一次看懂日本職場「說不出口的秘密」

2024-09-05

新知分享

作者/
保聖那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暨 經緯智庫(MGR Consulting)
許書揚總經理


以下文章節錄自天下學習-人才永續頻道
完整文章請至 天下學習網站


隨著台積電在熊本設廠帶動台企進駐日本,台日之間的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溝通鴻溝愈來愈需要被關注,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錯誤。

多年前我與日籍同仁一同拜訪日本客戶,會議期間我感受到客戶欲言又止,意興闌珊,我已有面對提案失敗的心理準備,不料會後日籍同仁恭喜我說提案應該是成功了,我一臉錯愕。

台灣與日本有著極近的地緣關係,商貿關係原本就相當活絡。隨著台積電到日本設廠,更帶動台灣企業進駐日本的熱潮。然而,許多台灣企業所面臨到的第一個挑戰,便是台日之間因文化差異產生的溝通鴻溝。

暫停3秒的文化:留白的說話藝術

台、日文化與民族性有著顯著不同的表達方式。例如,日本人相當重視對方的感受,會在聽對方說話時給予點頭回應,傳達認真聆聽的態度,在應對時為了表達尊重,會選擇稍作停頓、思考後才開始傳達自己的回應。

相較下,台灣人在表達上受到歐美影響,講求高效率,說話時不拐彎抹角,也因此日本人眼中的台灣人顯得過於直接、會搶話,不專注聆聽對方說話的印象。

不碰觸敏感話題的文化:萬事從天氣開始聊起

前些時日正值台灣選舉期間,在會議開始前,我與日本總部的同仁半開玩笑聊到了台灣選舉熱潮,日籍同事們對於我的單刀直入愣了一下,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接話。

在我理解日本人的距離感前,我曾經納悶為什麼日本主管們開會前,總會和我聊到台灣的天氣,之後他們再分享日本當地的天氣又是如何?

原來,在意對方的感受是日本文化特徵,這也顯現在每一次的談話之中,政治、家庭、私事都屬於敏感的話題——用天氣開頭或結尾,永遠都是最安全的選擇,也是日本人最習慣的閒聊主題。

不說不的文化:沒有say no並不等於say yes

我向日本總公司進行報告時,我的上司對於我的提案一向不會在當下給予否決,會議結束後我便急著思考接下來的行動,一同開會的日籍同仁制止了我,要我別急著動作,我對此感到一頭霧水,總覺得會議中老闆頻頻點頭說「はい(好)」、「分かりました(了解了)」,明明沒有被否決為何需要暫緩?隔了段時日後也證實了日籍同事的判斷是正確的,我的提案主管並不贊成。

日本人不當面拒絕也是源於禮貌,然而當下不置可否的態度,容易讓台灣人做出誤判。因此與日本人溝通時,讀出語境背後的弦外之音常常考驗台灣人的智慧。

集體決策的文化:不在會議當下做出決定

台灣人總認為跟日本企業開會進度緩慢,會議結束後也得不到具體結論,這些讓台灣人摸不著頭緒的結果,源自於日本企業集體決策的文化。

延續日本人不在當下說不的文化,在日系企業中,最後的決策是層層上報之後的決定,每個簽上名字的人都需要負起責任,因此在會議中討論的是彼此的想法及搜集決策所需的情報,而非結果。為了讓事情向下進行,建議與對方約定一個回覆的期限,讓彼此對於時間有了更好的掌握。

非母語的溝通欲速則不達

除了文化之外,使用的語言也是構成溝通成功與否的要素。當台日雙方以非母語的英語進行溝通時,為了避免誤解,使用生僻字來展現自己的英文能力絕非聰明之舉,例如有一次我用了afraid,原本是想表達「恐怕」,但對方卻接收到的是「恐懼」。

相反的,更該放慢速度,使用淺顯易懂的字以確保雙方都了解彼此的意思。重要的事件盡量採取面對面、視訊的方式進行,應避免只用email或電話溝通;會後也應該將會議內容整理為書面文件,寄給對方再次確認沒有誤解之處。

日本人的溝通,有其獨特的文化,如何讀懂字句後面的空氣是與日本人溝通的一大重點。隨著台日的商業合作增加,跨文化的交流也愈加頻繁,需要更多的理解與同理來消弭語言、文化帶來的誤解,掌握跨越溝通鴻溝的關鍵。


*更多總經理專欄文章請至天下學習網站
許書揚總經理 - 駐站專家 - Cheers 天下學習

返回最新消息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