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est career partner

tel. 02-2708-2929

客服時間 9:00-18:00

【許書揚總經理-天下學習專欄】在「冷漠」與「霸凌」之間,職場溝通還有第三條路

2025-04-09

新知分享

作者/
保聖那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暨 經緯智庫(MGR Consulting)
許書揚總經理


以下文章節錄自天下學習-人才永續頻道
完整文章請至 天下學習網站


害怕被控訴「職場霸凌」,主管面對員工缺失不再能「多說兩句」?


「溝通」,一直是討論團隊議題時不可或缺的焦點。每每碰到難解的人際問題,用「這就是溝通問題」來總結,似乎是最安全又單純的說法。只是,眾所周知溝通所涉及的範圍很大,又關連到不同的性格、文化、年齡世代、教育背景等差異。當想要進一步討論解方時,聚焦方向有時反而趨於發散,導致難以精準對症下藥,或最終不免不了了之。


隨著DEI(Diversity, Equity, Inclusion,多元、平等、共融)概念、性別平等與職場霸凌防治等議題受社會大眾高度重視,過往或許可以用「溝通問題」一言以蔽之,近來小則影響員工留任意願,大則重傷企業形象,實在不可不謹慎以待。


當然,職場問題不外乎從「法、理、情」三方面來思考。根據我們過去輔導企業的經驗,「以法論之」是多數企業的首要處理方式。


2024年性平三法修正後(即《性別工作平等法》、《性騷擾防治法》、及《性別平等教育法》),員工30人以上之企業雇主需明定性騷擾防治措施,其中包含提供相應的教育訓練。


隨後勞動部增訂配套措施,要求雇主需同時制定職場不法侵害(職場霸凌防治)措施及實施相關教育訓練,以確保員工都了解自身權益,並遵守職場人際互動的應有界線。有鑒於此,企業亦隨之宣導相關法令及措施,期待善盡提醒之責,亦如實傳達員工能活用之必要資源。


只是回顧執行成效時,前線員工反應不一。法令宣導講座作為理解自身權益、人際互動界線的說明,並沒有太大的問題;但綜合職場實際經驗,不少主管或同仁接連反應:若互動界線依人而異、公司氛圍動輒得咎,未來是不是都「冷漠一點」、「不要出言提醒」較好?甚至當「對方無理在先」,工作品質不佳或屢屢出錯,即使已造成自己困擾,也要顧及他人感受,無法多說幾句?那當自己也因此承受身心壓力,這樣算不算「反而被霸凌」?等等之類的操作性問題。


溝通的本質:從摩擦中找到共識


此時,我認為還需兼顧另外兩方向:「以理衡之」、「以情動之」。


回到實際職場互動或部屬指導關係的架構下,如「立意良善」、「為員工學習成長著想」、「為團隊最終結果負責」、「為組織創造更多利益」等情境下,「適度且合理的」指導、追蹤、監督、回饋等都是身為主管理所應當該做的;即使雙方因立場不同、想法不同而產生「溝通摩擦」,都是「必要之痛」。


然而,會讓「溝通摩擦」轉變成「職場霸凌」,那表示已然超出「合情、合理」之舉。也就是說,目前宣導的防治概念並不是要主管、員工不能「理直」點出問題,但不建議「氣壯」強化自行詮釋後的主觀觀點,更需要「氣和」說出訴求、發揮關鍵影響力。


事實上,許多職場上的「意氣之爭」多存在著認定「理性溝通會無效」的「失望」、「委屈」或「投射」;那可能來自於過去與該名對象的互動經驗、曾經的職場或原生家庭、學生時代帶來的傷害。


若只處理最終所呈現的「失控」,將無法讓當事者有意識地調整下次的溝通策略。想當然爾,未來當類似情境來臨時,無論對象是誰,失控的溝通依舊會再次發生,傷害亦持續造成。


職場互動需建立在良善溝通的正向循環中,沒有任何一方可以永遠妥協或退讓。建議從關懷自身或同仁的狀況,建立相互同理、成熟且客觀的視角與對話機制,才能真正地打開暢通的管道,讓職場互動的「溝」能「通」。


*更多總經理專欄文章請至天下學習網站
許書揚總經理 - 駐站專家 - Cheers 天下學習

返回最新消息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