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est career partner

tel. 02-2708-2929

客服時間 9:00-18:00

【許書揚總經理-天下學習專欄】「退休不退場」趨勢興起,65歲以上高齡工作人成新主角

2025-09-23

新知分享

作者/
保聖那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
暨 經緯智庫(MGR Consulting)
許書揚總經理


以下文章節錄自天下學習-人才永續頻道
完整文章請至 天下學習網站


談未來職場主角,你會想到誰?Z世代?AI新創?很少人會想到中高齡的「學長姊」。然而現實正在翻轉:到2060年,工作年齡人口將減少8%,職場將越來越需要「高齡者不退場」。

二十年後的職場,誰會是主角?


OECD的最新推估揭露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:到2060年,成員國的工作年齡人口(20–64 歲)將平均減少8%。這不僅是人口結構的挑戰,更是職場人才板塊的重組。


事實上,在美國,65歲以上持續工作的比例已在40年間幾乎翻倍,從11%上升至19%,其中75歲以上的群體是增速最快的一群。換句話說,「高齡者不退場」已成為新常態。


終身學習(lifelong learning)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、世界衛生組織等視為推動「健康老齡化」與「活躍老年政策」的重要支柱。全球60歲以上人口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21億人,是2017年的兩倍多。學習與技能重塑(reskilling)不只是自我實現,也與社會與經濟生產力密切相關。


這樣的宏觀趨勢,其實在職場上已經有許多縮影案例,而我觀察到的其中一位便是Peter。過去曾任知名外商高階經理人的他,如今75歲,卻依然每天投入不同專案,行程滿檔。


許多人在50多歲時便因市場現實逐漸淡出職場,然而Peter以持續學習與正向心態,展現了「高齡不等於退出」的另一種可能。


退休≠停止工作, 而是價值的延伸


為什麼他能保持如此高的工作熱情?即使退休多年,他在各種場合依然以整齊、專業的形象示人。這份對外在與細節的堅持,不僅展現了他對自我形象的重視,更體現了他對生活與工作的嚴謹態度。因為退休對他而言,並不是停止,而是延續價值、持續貢獻的開始。


Peter持續工作的動力並非源於經濟需求,而是希望將自己超過四十年的職場經驗延續,並傳承給年輕一代。退休後,他對臨時性專案工作展現高彈性及配合度,無論是遠赴偏鄉演講,或是參與不同領域的專案,他從不挑學校、不設限主題,也不拘於聽眾人數,對鐘點費與交通費更是不計較。正因如此,他在退休後,仍然深受各界青睞,邀約不斷,行程始終滿檔。


退休後,Peter的生活規劃相當清楚。他在退休前就已安排好念EMBA,為未來做準備,並持續學習日語,抱持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的精神。他旁聽社區大學的AI課程,對新科技與3C產品保持好奇,總是第一時間學會使用新工具,與時俱進。


同時,Peter熱衷將自己的專業能力分享給他人。他經常為身邊的同窗、朋友與老同事的公司,提供免費企業診斷與人事制度建立,將自身四十多年的人才管理專業經驗整理成教材,主動分享給可能需要的企業,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他並非以說教的姿態傳授經驗,而是以平等交流、啟發討論的方式,讓年輕一輩更容易接受與共鳴。


他也積極參加校友會或退休員工的聚會,從不將自己封閉在家,避免成為「消極退休者」。對他而言,能夠貢獻所長、幫助他人,比金錢更能帶來成就感與滿足感;有時朋友提出支付報酬時,他大方地說:「不用,只要有空請我吃一頓飯就好。」


Peter的例子充分顯示心態的重要性。他不把退休當作生活的終點,而是延續自我價值的起點。他持續學習、挑戰新事物、分享知識,從中獲得成就與滿足。相較之下,若以消極或缺乏規劃的態度面對退休生活,則可能容易喪失社交圈、專業能力與自我價值感。


Peter的故事也提醒我們,退休並不是人生的終點,而是一段新的旅程:持續學習、貢獻社會,並活出自我價值的另一個階段。他的故事也是未來世代的預告,在全球「長壽世代」與工作型態轉變中,50歲以上、甚至70多歲的人才不該被邊緣化,而應被視為資源與力量。


退休,不是終點,而是人生另一條道路:學習不止、貢獻不息、價值仍能被看到。Peter的心態與做法,正是這樣一道光,照亮許多仍在尋覓「退休後人生意義」的高年級生的生涯志向。


*更多總經理專欄文章請至天下學習網站
許書揚總經理 - 駐站專家 - Cheers 天下學習


返回最新消息
TOP